鑑於近年來香港、國內、以至世界上經常發生因個性偏執、與人發生爭執,或因一些問題無法釋懷、鑽牛角尖,而致對無辜者加以殘害或自殘。一些父母又往往因了本身的一些問題而攬子自盡。至於在學校中,一些學童濫毒、或不懂得愛惜自己、不尊重他人,以至在校中成為問題學童,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使成為遺害社會的人。
因此,如何透過教育,為學童們指出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成為了今年香港教師會主辦“全港教師周年教學研究大會”的研討主題 ──「燃點生命的教育」。
大會有兩個主題演講,包括教育學院助理教授李文玉清博士和港大教研中心教學顧問梁錦堂先生,分別以《教育在青少年生命中的角色》和《今日香港青少年生命的需要》為題發表演講。另有五位前線教育工作者,包括校長和學者分別主持工作坊,與同工們交流經驗。
以下為香港教師會會長高家裕教授在大會開幕禮上的致詞:
主禮人中華旅行社楊家駿總經理、浸會大學教育學系副系主任李兆璋博士、各位主講嘉賓、各位教育同工:
今日很多謝各位蒞臨,出席本年度全港教師周年教學研究大會。稍後我們將可以聆聽到主禮嘉賓及主講嘉賓就今日研討主題而發表的精闢演講,肯定對我們同工將裨益無限。
今年我們的研討主題是「燃點生命的教育」,是當前最重要而又最具意義的課題。
誠如各位所知,香港以至世界各地,近年都發生很多令人怵目驚心,難以令人理解,也是人惋惜的事,這都表現了人性上的缺憾、虛弱與走入了歧途。
接連發生怵目驚心事件,引發今年以“生命教育”為主題
就以香港來說,年來在不同地方發生了多宗高空投擲腐蝕性液體;一些人遇到挫折或困惑,很容易鑽入牛角尖,不懂得自我化解,因而或是自我傷殘、或轉而發洩於別人,隨便傷害別人;甚至有攬子跳樓跳橋者,以為這樣便可免於年幼子女的受苦。
像這些人性上的災難與缺陷,作為關心社會、愛護社會,特別是從事“人影響人”,即所謂“靈魂工程師”的我們教育工作者,應如何在我們的工作領域,發揮我們的功能,為我們的工作對象──我們的下一代及社會的未來的棟樑,為他們指引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使他們遇事能夠堅強、奮發進取,同時又能免於各種誘惑、免於誤入歧途,可說是我們無可推卸的責任與使命。
當然,我們教育工作者本身,其實也面臨種種的壓力與困惑。除了我們工作的對象──學生的各種問題,及其行為的表現已大大不同於過去;而在教育當局及社會上,對我們的要求,又大大地超乎於以前。故講句老實話,我們教育工作者,其實是最需要懂得自我紓解、減壓的,否則我們本身也會成為無法自拔,成為陷於困惑的受害者和最需要協助者。
生命的潛能與意義,需要燃點與激發
我們今日集學者專家、前線工作者於一堂,探討有關問題,可說是「一為神功、二為弟子」,實在是自助助人的一次學習與經驗交流的機會。我特別欣賞教師會學術主任、本次大會總主持的葉建源先生為本次大會主題,建議名為「燃點生命的教育」!
好一個“燃點”!是的,我們的生命是需要發揮其潛能,讓其能為自己、為他人,發揮最大的生命的價值的,這都需要“燃點”、要去“激發”。今日到會的專家學者和教育同工,必能為我們提供極具意義的思維與經驗的分享。
我們很感謝浸會大學教育學系與我們合辦今屆的研討會。浸會大學是一間具悠久歷史及多元化發展的大學,成就非凡。而浸大的教育學系又是香港專上教育中提供教育學術及實際教學技術的重要學府,多年來一直是香港優質教師的重要培訓基地之一。際茲今年浸大成立50周年,我們能與浸大的教育學系合辦學術活動、特別是探討香港當前社會及教育中最重要的問題,以及我們教育同工的進修與研討,特別感到榮幸及深具意義。
感謝浸會大學、教師中心支持,合辦此意義重大之活動
同時,今年我們得到教師中心我們合辦,及給予資源上的支持,使我們能為這次大會安排得更佳及續後做些更有意義的工作,如匯編“生命教育”相關的資料等。在此,本人謹代表香港教師會及本次大會向教師中心表示感謝。
當然,對於中華旅行社楊家駿總經理的蒞臨主禮,更使我們感到榮幸。楊總經理一向對本會的各項活動,均予大力支持。際此兩岸關係進入一令人喜悅的里程,港台關係亦進入一個新的紀元,楊總經理的責任自然更為重大,其所能發揮的功能亦當然更具意義。
我們知道台灣的教育一向極為發達,而在生命教育方面,尤其早著先鞭,除了有關問題,在很早前就已開始形成一種學術探討外,其學者與教育界的著作、經驗、及研究心得,都很可以作為我們香港同工的借鑑。我相信,楊總經理一定可以對我們給予有益有建設性的協助。
知止後能定,望大家都有所得
本人亦擬引用《大學》中的一章 :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與大家共勉。
希望各位參加完今日的研討會後,都能夠大大有所得!
最後謹祝各位身體健康。